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烈日当头 “中暑”来势汹汹

发布者: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发表时间:2017-07-21

2017年7月20日下午13:58,伴随着120警报声,一位中暑患者被紧急送入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患者65岁男性,外来务工人员,从事户外作业,被工友发现时已意识不清,遂送入我院。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42℃,呈昏迷状态,初步诊断为热射病。据悉,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在刘克琴主任指挥下,立即启用急诊绿色通道,对患者实施药物以及物理方法降温,4℃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洗胃、灌肠等抢救措施。15:20患者的体温下降至37.6℃。随着体温平稳下降,患者意识较前也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较前好转。进一步完善检查,行头颅+胸腹部CT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严重感染。至当天18:00患者体温为37.2℃且生命体征平稳,转入ICU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图片1_副本.png

据了解,患者目前神智转清,生命体征平稳,无重要脏器损伤表现。家属表示,患者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工友的及时发现送医治疗和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全力以赴的抢救,对她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片2_副本.png

烈日当头,素有“火炉”之城的南京市持续的黄色高温预警,不断走高的温度,许多市民出现不适,“中暑”开始成为夏季“关键词”。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中医认为这是阴虚而火旺的原因。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

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刘克琴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如何预防“中暑”:

1. 全副武装,躲避烈日

外出时带好夏季“六宝”:遮阳帽、遮阳伞、太阳镜、防晒霜、水、降温药品。穿着棉、麻等透气吸汗质地的衣服,避免在温度最高的10时-16时时间段出行。如果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孕妇,尽量减少夏季外出。户外作业人员应根据法律规定,调整夏季作业时间,注意休息以及水分的补充。

2. 水分足,不倦怠

成年人每日1500-2000ml水分持续补充。新鲜蔬菜和瓜果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可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3. 睡眠好,精神足

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6时30分。在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夏季,充足的睡眠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有利于工作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

4. 空调、风扇,防高温

对于体感温度偏低长期在室内的老年人,也不能放松对中暑的警惕。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

5.绿豆、酸梅,消暑忙

家中可以常备绿豆汤和酸梅汤,这两种食物简单易得,夏季消暑好帮手。

如果遇到“中暑”,该怎么办?

1. 发现先兆中暑或者轻症中暑,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或者空调房间内休息。脱去衣物,有助于降温。

2. 引用一些含盐分的饮料或者口服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中药,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有助于缓解中暑症状。

3.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即拨打120将患者送入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