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医院 > 健康知识

小息肉,大隐患!

发布者: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发表时间:2020-09-21

老周年过5旬,平时身体很好,经他人介绍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消化科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他来说,只是做一个普通体检,但是肠镜检查发现多发结肠息肉,而且都是腺瘤,这是一种会癌变的息肉。术后,老周非常激动,他告诉医生,他要将肠镜报告发到微信家庭群里,动员家人都来做胃肠镜检查!

一、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层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二、长结肠息肉的原因

1.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会加重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

2.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4.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肠道炎性疾病,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导致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三、结肠息肉的症状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于肠道检查时发现,所以,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就显得至关重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出血、腹痛、腹泻、肠梗阻等。有家族性息肉、息肉病、遗传性息肉,其发生结肠息肉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伴有较大癌变风险,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四、结肠息肉的治疗

目前,手术是其治疗的唯一方式。

如果发现肠息肉也不需要恐慌,之所以称它为息肉,就证明它还是良性状态,算不上癌,发现了,切掉并定期复查,基本上就不会得肠癌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结肠息肉切除后再检出率高达86%,因此,在切除后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复查一次。

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要更加密切地复查。

40岁以上为胃肠道肿瘤的高发人群,为了预防肠(胃)癌发生,目前,提倡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所以,不管有没有症状,我们都建议尽早进行胃肠镜检查,及时阻止肿瘤发生。



新闻撰稿:脾胃病科

专业审稿:郑亮

形式审稿: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