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有疗效
近期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有所增加,儿科施益农主任介绍,手足口病5月至6月中旬逐渐达到高峰,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小,感染后的症状可能越重,本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近几年以CoxA16、EV71 感染多见,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发病前1~2周多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潜伏期多为2~7天,常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数病人症状较轻,有口腔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舌部)疱疹、溃疡,手掌足跖部疱疹,可波及肛周、臀部和臂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很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危重。在流行季节,家长要注意孩子有无发热和手足出疹的症状,一旦发病,要注意及时治疗与减少传染给他人的机会。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精神差、呕吐、易惊或四肢无力、出冷汗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儿童专科医院急诊。
施益农主任说: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抗手足口病毒药物,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显著。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可以用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白蔻仁、藿香、石菖蒲、板蓝根、浙贝母等。在本病的进展期,要辨明湿热轻重,对于有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同时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的患儿,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对于有疱疹红赤,身热不退,烦躁口渴,大便干结、舌红病症的患儿,治疗宜清热解毒为主,常用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草、大青叶、板蓝根、石菖蒲、茵陈、车前草等。若为手足口重症,当及时配伍熄风开窍、泻肺逐水、通血活络等法,并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的后期患儿以阴伤脾虚为主,疱疹渐消,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苔,治疗宜健脾助运,养阴生津为主。同时本病主要有皮肤粘膜的表现,所以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配合中药外洗,能更快的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患儿的不适,缩短疗程。患儿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疼痛拒食,可配合漱口疗法,常用黄芩、黄柏、五倍子、薄荷、淡竹叶煎水漱口,每日多次。手足、四肢、臀部皮疹较多时,配合皮炎冲泡方外洗,每日2次,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施益农主任建议在患儿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不宜食用辛辣食物。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抓挠,以防破溃感染,已有破贵感染者可局部涂抗生素药膏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