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急危重症医学科
急危重症医学科介绍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为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已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ICU)一体化运行模式。院前急救为急危重症医学科专业人员担任,院前抢救与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抢救同质化,并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诊疗无缝对接。院内急诊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骨科、急诊儿科、妇科、重症抢救室。急诊外科、急诊骨科、急诊妇科、急诊儿科分别由普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负责派医务人员完成急诊24小时值班。急诊区域内还设有分诊台、清创室、急诊收费、急诊化验、急诊药房、 急诊B超、急诊放射等多个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布局紧凑,流向合理,均有醒目的标志及引导指示标牌,有利于病人就诊。
科室设备齐全,备有体外生命支持设备(ECMO)1套、除颤仪2台、纤支镜3台,视频喉镜3台、气管插管器械3套、气管切开包2套、呼吸机19台、全自动洗胃机2台、心电图机3台、血气分析仪2台、POCT心肺五项1台,同时配有一体式床旁超声机2台、便携式超声1台及血液净化等设备。科室配备重症抢救床位9张,急诊留观床位6张,重症监护床位19张,满足医院急危重症抢救需要。
科室人才梯对合理,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固定医师21名,轮转培训医师5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12名、初级职称10名,硕士以上学历22名。护理人员59名,其中轮转护士7名,固定人员52名,院前急救救护团队11人。为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建业务相融合,内科第七党支部建在急危重症医学科,其中有正式党员17名,后备培养对象1名。是一支富有活力、责任心强、素质优良、政治坚定的人民健康守护队伍。
学科带头人刘克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院长助理,内科第七党支部书记、内科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重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全国常委,江苏省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党建组长兼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症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急诊质控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南京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江苏省红十字救护队健康科普专家。长期从事急危重症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血管急重症、重症感染及内科疑难危重病。在床边超声快速筛查呼吸困难病因、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和血液净化等方面有一定研究。近5年先后主持承担南京市科技局、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等科技项目9项,发表核心论文30余篇,SCI 2篇。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多次获得院优秀科主任、优秀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19年获得“江苏医师奖”,2020年获得省委省政府“抗疫先进个人”、省妇联“巾帼建功标兵,2021年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2024年获得湟中区“援青支医优秀医师”。带领科室团队获得院先进集体、南京市巾帼标兵岗、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科室技术实力雄厚,常规开展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血流动力学支持、血液净化、器官功能维护等生命支持治疗。医院先后以急危重症医学科为核心科室成立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消化道出血诊疗中心、危重性消化道出血急救通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急诊急救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急诊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诊疗需求。2019年获批区域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2023年成功创建南京市“创伤中心”。科室在西医急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症喘病、心衰病、脓毒症等优势病种综合治疗的优势,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常规开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灌肠等特色技术治疗急重症。
科室注重临床教学与科研,有独立的急危重症教研室,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承担省级课题9项,其中主持江苏省中医药局课题2项、江苏省应急研究所课题1项、江苏省干部保健课题1项、参加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多中心研究1项、江苏省卫健委重点项目协作1项、江苏省中医药局重点课题的多中心研究2项、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基金1项。近5年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
急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南京市河西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最大的急救中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河西地区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抢救机制,与南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联合病房,与明园社区结成党建共建协作单位,承担培训、查房及巡诊工作。
在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关心指导和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建设卓有成效、硕果累累。成功创建了省级机关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获得了2018年度南京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2019年度院“先进集体”,2020年江苏省巾帼文明岗,2021年度院先进集体,2021年度、2023年度南京市院前急救先进分站。
科室名医介绍
学科带头人刘克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院长助理,内科第七党支部书记、内科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重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全国常委,江苏省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副主席,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党建组长兼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症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急诊质控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南京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江苏省红十字救护队健康科普专家。长期从事急危重症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血管急重症、重症感染及内科疑难危重病。在床边超声快速筛查呼吸困难病因、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和血液净化等方面有一定研究。近5年先后主持承担南京市科技局、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等科技项目9项,发表核心论文30余篇,SCI 2篇。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多次获得院优秀科主任、优秀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19年获得“江苏医师奖”,2020年获得省委省政府“抗疫先进个人”、省妇联“巾帼建功标兵,2021年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2024年获得湟中区“援青支医优秀医师”。带领科室团队获得院先进集体、南京市巾帼标兵岗、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邵龙刚,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南京市急救中心省二中分站负责人。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消化及院前院内急救工作,擅长消化内镜早癌筛查及治疗(EMR、ESD),超声内镜诊治(EUS),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床旁超声对休克、呼吸困难的识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筛查及血流动力学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快速实施,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危急重症。2019及2023年先后两次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消化内镜(ERCP)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2020、2021、2022年先后参加武汉、南京、上海新冠疫情防治工作。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危重症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常务理事;南京中医药学会急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分会青年委员;南京市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院前急救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美国AHA机构BLS培训导师;“蒲公英守护行动”慈善基金发起人。
近5年先后主持承担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科技局等科技项目5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SCI 2篇。2020年度被江苏省文明办评选为“江苏好人”、武汉市认定为 “荣誉公民”、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度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入选“南京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秦淮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23年度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优秀规培带教老师”、2024年度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费立博,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急危重症科副主任。长期从事急危重症医学,曾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工作18年余,组织和参与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诊治工作,擅长多发伤、急性中毒、重症感染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曾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参与“野战医疗所”和“国家应急救援队”,并参加西藏地区医疗对口帮扶,援藏期间荣获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优秀共产党员”、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工作者”等多次表彰。2019年度、2020年度连续2年度获得东部战区总医院“感动东总”人物表彰。南京军区年度装备训练考核“先进个人”、“南京市卫生应急技能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发表各类医学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研多项各类课题研究。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人文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协会肿瘤多学科分会委员;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急诊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慢病中西医管理专委会委员;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